我应邀来到福宝美术馆参观成都市第二届篆书与篆刻作品展,随后还参加了“新方法·新风格——篆书篆刻创作的方法与评判导向研讨会”,颇有一些感悟和启发,现记述如下:
一、耳目一新的评选机制。近十多年来,全国及各地方性的书法篆刻展此起彼伏,但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得到赞许的少,被批评否定的多,原因是评出来的作品多为裙带关系的近亲繁殖产品,组织程序不科学规范、公开公正度差、评委的水平不被世人认可,作品多呈现出设计装饰性强、艺术性差,有千篇一律的炫技感。这次成都市第二届篆书与篆刻作品展打破多年来书法展留给人们的不好印象,组织规范、评选公开公正、杜绝师生人情关系,延聘外省专家参与、谢绝书协领导参与评选意见;评选标准完全遵循艺术规律,素面传统装裱,完全彰显出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这充分表明新一届书协班子十分重视汉字表现的艺术性、传承性、学术性和公正性,这得益于本届书协班子成员中充实了高校老师的参与,思路清晰,有担当精神,敢于从征稿要求、评委构成、评选程序、公示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创新,其结果无疑是正确成功的,十分值得点赞与推广。
二、除旧布新的作品展陈。本次篆书与篆刻作品展览,可谓是开启了成都地区“书坛的奥林匹克”,影响波及巴蜀大地乃至全国,这个可以从作品公示的评论留言中看出。从本次评选出来展陈的作品共有81件(篆书53件、篆刻28件),获奖作品有15件(其中篆书10件、篆刻5件),其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一是篆书与篆刻作品气象大、路子正、路数宽,未有揣摩评委的评选意图,完全是彰显作者的基本功与艺术审美思想。
每一幅作品都采用素裱方式、不追求幅式大小,尽显作品本身的深邃内涵,让参观者去感受篆书与篆刻的艺术魅力,使大家对成都地区的篆书与篆刻审美取向有了全方位的深层次认知:植根传统,风格多元,艺文兼备,个性鲜明。
篆书取法有源,既有师法先秦甲骨文、吉金文字,又有师法汉唐篆书和清篆的选择;小字笔法细腻工稳,大字用笔气势磅礴,既不失毫厘之精致,又极具灵动飘逸与洒脱。静则法度厚重不拘谨,动则恣肆纵横不野狂,完全展示出了作者的理性、感性与学术性。同时,也体现了参展作者的人文素养、审美取向与书写技巧的完美融合,诠释出了作者在篆书创作方面大篆古拙洒脱、小篆典雅端庄。篆刻作品从字法、刀法到布局上看,都是从师法古人出,未有不遵循篆刻创作规律的江湖狂怪作品出现,方寸之间,可读、可赏,真是精彩纷呈、气象万千。另外,作者普遍年轻化,真乃后生可畏,甚感民族经典传统文化艺术后继有人。
三、焕然一新的学术研讨。举办的“新方法·新风格——篆书篆刻创作的方法与评判导向研讨会”焕然一新,座谈研讨会既有主题,又充分尊重与会者的自由表达。我认为这次展览实现了摸清成都地区学习研究篆书篆刻作者家底目的,既看到了成绩,也找到了差距,对引导今后成都地区篆书篆刻创作意义非凡。从呈现的作品看,大多还停留在技法的传承上面,工稳炫技性的作品占比大,写意性、情感表达个性风格类的作品占比小,还未实现将技法服从表达作者感情的需要,还需要不断完善作者自己的知识构成,完善自身创作的表现形式,丰富个性语言和表现手法、技法与审美趋向,进行系统完善提升,以期达到个人的艺术追求。当然,也有如文永生、彭再生等作者创作的作品耐人寻味,创变精神令人佩服,十分值得从学术上去分析总结、引导拓展。书协要发挥出组织交流、教育引导的作用。尤其是高校要从学理学术、历史渊源、审美视角等方面引导作者不要满足于技法的掌握,要丰富作者自己的内涵底蕴。英雄不问出处,今后组织类似的展览,无论是参展人群还是赛事组织,或者是评选标准,均还可以进一步彰显自己的特色。
陈沫吾
CHEN MO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