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袁碧秀老师受市书协约请,来到“翰墨天府成都大讲堂”主讲了《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创作》。袁碧秀 ,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书法部委员,四川省书协会员,四川省老年大学书法教师,成都军区老年大学书法教师,曾任第三,四,五届成都市书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现任笫六届女专委会委员,老年书画专委会副主任。
讲座分为3个阶段:
一、理论讲授(参王军"听课笔记")

二、学员作品点评

三、现场书写示范及解析

袁老师依次针对学员们带来的习作进行了精到的点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袁老师还现场示范书写了几件作品。在点评和示范阶段及课后,袁老师还对学员提出的用笔、结字、章法、墨等创作中的各种困惑,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
本次讲座在成华区文化馆举行,共有约50位学员参加。学员们一致认为,袁老师讲课满怀激情,现身说法,结合自身习书和教学经历,畅谈感悟和心得,富有启发。
附: 翰墨天府市书协书法大讲堂«袁碧秀老师讲座散记»(审定稿)
•书法,已从太过张扬的个性化表演,转向回归传统,传承经典。
•4岁跟父亲学书法,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啟蒙,增广闲文等,6岁背«洛神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垫了文化底蕴,有了一点对书法的基礎。
•1982年,因喜欢舒老师的爨字,觉得古朴厚重,决定跟舒炯老师学书法,先临汉碑,再临魏碑,遍临名碑法帖,••••••不知不觉一晃就35年了。
•书法,要求力到笔端,笔笔交代清楚(笔法)。点画要有势(脑,心,手相随),结字和整体要有韵味和气势(八面出锋)。
•书法之好坏,在于心与手,书如其人。心手相畅,心悟手从,心手相师,••••••东汉赵壹在《非草书》中说:“书之好丑,在于心手。”林散之说:"无人领路,天才也易入岐途。"可见,在书法学习中碑帖的重要非同一般。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需在心字上下功夫,在学养上下功夫。所谓"讀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书写问题上,用筆要八面出锋,刚柔相济,豁达开朗,中侧并用,深思熟虑,一气呵成,错落有致,筆情墨趣,重视贯气……
•1985年跟苏园学篆刻。
•书法,篆刻都要求在心上下功夫,学养,诗词歌赋,做到"观,读,问,悟。"
•书法,需要八面出锋,中锋(骨力),侧锋(气势,韵味)。笔墨有序,整体和谐。灵动,贯气,开和。注意大小,轻重,疾涩,枯湿等。
•篆书中的大篆,其笔法特点是: 藏锋起笔,中锋运笔,收笔不回锋。
王 军
2018.6.28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