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聚力 用精神绣魂
——跟随四川省文联“文艺助推脱贫攻坚”创作采风暨文艺扶贫活动有感
精准扶贫是四川省“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四川省文联致力于以文艺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今秋十月,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10月10日至10月15日,四川省文联在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同志带领下组织70余名艺术家赴雅安市石棉县、凉山州德昌县、冕宁县,攀枝花市盐边县开展了“喜迎十九大、文艺助推脱贫攻坚”创作采风暨文艺扶贫活动。一路上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群众送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具有极高专业水准的精彩演出,有饱含激情的笔会,还有田野调查式的细致采风。四川省文联近年来一直积极开展优势文艺扶贫系列活动,组织艺术家更是走遍了省内偏远贫困地区,包括藏区阿坝县、苗族聚焦地宜宾兴文县、乐山峨边、马边县等。本次文艺惠民行动是继续发挥文联职能,开展文艺扶贫新常态的再出发;实施精神塑造工程,增添文艺扶贫新引擎的再启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培育文艺扶贫新载体的再进行。
省文联向冕宁县赠送美术作品《彝海湖畔》
美术书法作品以有奖问答形式赠送当地群众
面对精准扶贫的时代课题,四川省文联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思想上明确:文艺扶贫首先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娱生活质量的提高,把文艺、教育、科学普及与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要求,以及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使本省文艺更好地为本省经济建设,特别是尚未脱贫的农村这个中心服务。
本次文艺扶贫活动,在一周的时间里,艺术家们的脚步跨越四川境内三个不同地市州。红格镇新村排排小洋楼间,表演者的舞台魅力在这里永恒定格;傈僳族沙坝乡山水间,书画家的翰墨香在氤氲迷漫;彝族乡上山湿滑小路,采风者的睿智脚步在久久回响。艺术家们真切感受广大农村脱贫攻坚、跨越发展的盛世华章。通过他们独特视角,展现不同地区的美景和各地日新月异的辉煌成就,以此来歌颂伟大的党和祖国,用文艺的力量激发广大农民和干部群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干劲与激情,以更优异的成绩来迎接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
实践文艺扶贫行动 播种文艺之根于心灵
在德昌县体育馆的文艺惠民演出活动,场面最热烈、反响效果最强。现场赠送书画环节,德昌中学的三名学生,被著名谐剧演员叮当邀请到台上,赠送给他们书画家的作品,并寄寓他们在学习和成长方面的厚望。这三名学生亲眼见到电视上才能见到的谐剧明星,曾带给他们无数快乐的巴蜀笑星就近在咫尺,捧着川内书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在台上显得无比激动和喜悦。作为旁观者,透过少年炽热的眼神,笔者真切感受到他们蓬勃而起的艺术心灵体验。笔者想起自己当年如他们现在一般年纪,在香港红馆见到陈奕迅时的模样,一样的激动和热情。如果说笔者当年属于狂热,对香港流行文化的莫名倾慕,无外力引导且野蛮生长,那么今天的他们,经过这场热烈的演出,在他们心里,埋下的是艺术的种子。当我们倾慕一种文化并在身心靠近过它,受到过切身影响,哪怕“春风化雨“般一点点滋润,这种文化都能育人、能化人,能让人“精神成人”,决定着灵魂的成色。也许这三名中学生就因为今天的特别“经历”,爱上谐剧艺术、爱上书画艺术,因为让他们眼含激动之情的“文艺场景”,打开了他们的文艺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文艺兴趣,文艺的种子一经播种在他们心灵,文艺花朵也将随之开遍四方。也可能若干年后,他们泯于众人,但文艺浸染了他们的生命,作为与国家、与时代同行的人,他们今后不管做农民亦或市民,都能活得既有质感,又有温度。
习总书记曾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所谓让文物、遗产、文字活起来,就是要让艺术与更多的心灵、更直接的相遇,成为更多人的生命体验。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文艺的力量就应该是这样,作用于心灵的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四川文艺从来就不缺丰富的维度和躬身践行者,用好这些文艺资源,让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人民,一次次与文艺相遇、相知、相体认,是四川地区“文艺引航”的时代力量。
主持人叮当赠送书画作品给德昌县中学三名学生
同频共振文艺引力 增强农村文艺自信
10月13日下午,艺术家们来到被誉为“东方太阳谷,温泉健康城”的盐边县红格镇采风,有一个村全村32户人家,有29户都在做旅游农家乐,以“康养+旅游”为主题。笔者来到一户人家门口,路口挂着由毛笔字体印写的四个大字:“实在是土”,不禁莞尔。有意思有意味。后来和本户人家及村长攀谈,问寻他们为什么要取这四个字作为农家乐名称。村长说,他考察过全国各地很多农家乐,他觉得“土到极处”即是“洋”。晚上,在书画笔会现场,省书协副主席郭强为该户人家题写四个字:“实在是土”,当场赠送。好一个“土到极处”就是“洋”。笔者前几年曾做过一个关于某城市楼盘名称的调查,与“巴黎阳光”、“亚特兰蒂斯”、“摩玛城”、“莱茵河畔”等住房名称,与“左岸”、“普罗旺斯”等餐饮店名相比,这个“实在是土”的农家乐,实在彰显了内在的、原生的文化自信与独立精神,让笔者颇为感叹。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动力”,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驱动力”。
今天的农民,已获得某种他们可能说不清、道不明的文艺自我体认,这正是来自于对主体文艺身份(包括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正确认同”,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自我认同的重要来源。中国传统文艺植根于农业社会,当代西方文化,更多是建立在近代工业文明体系之上的系统文化形态。我们曾经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与当下生存状态一致的近代西方文化形态,因为我国曾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但当今天中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其他国家经济普遍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人民经济状况的真实受益,特别是农民生活状态的巨大转变,与此相应地,传统文化一系列完整且极具审美内涵的特征,在新的时代下,被农民找到了新的定位和共鸣。
一个先进的政党,无不高擎文艺旗帜。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以及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看,一个自信的民族,永远焕发着文艺力量。在中国发展崛起的当下,曾经文艺能量相对贫弱的广大农村,因为文联职能的转换,文艺工作者实实在在的做到了“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长期坚持送文艺到基层,种文艺于心灵,才出现今天这种从占人口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那里,逐步增强对中国文艺的自我认同、彰显民族精神的自信表达。
省书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郭强题字并赠送
邂逅新型文艺农民 记录时代进步足音
攀枝花市盐边县益民乡新民村农民祁大姐,在笔者走进机耕道因迷路与她攀谈后,她“背后的故事“才慢慢展开。得知笔者是四川省文联派来采风后,她异常激动,极力邀请我去她家坐坐。一路上,她介绍自己喜爱文学、音乐,用她的话说,因为自己不会电脑,只能用笔一字字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走进一幢两层楼的建筑,上到二楼,她介绍说这是她的书房。桌上放着一本本写满文字的手写稿,翻开细细读来,有散文、诗歌、随笔,充满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满满的感恩、快乐、爱等主题。另翻开一个写满文字的笔记本,赫然发现一张“四川省遗体组织志愿捐献登记卡”,背面是她的名字:祁洪美,及其联系电话,登记机构:攀枝花市红十字会,捐献类别:遗体和眼角膜。笔者没想到第一次见到器官捐赠卡,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既受触动又很惊讶。我问她为什么会办理遗体登记,她说,“连那些伟人去世骨灰也洒向江河大海,我不想自己死去还占用土地,浪费资源,能帮助更多的人,我愿意这样做。活着就要正能量,死了还是要正能量。”
在器官捐献登记普及率上,我国与欧美有较大差距。截止2017年上半年,我国仅有8万余人登记器官捐献。然而,在这样一个偏远的乡村,却看到当今时代,一个普通农民的觉悟和大爱。离开盐边县的当晚,看到她的朋友圈,她展示了自己“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五级/初级技能”的照片,配以文字:“以后想到养老院上班,做新型的职业农民,又可以帮助别人。”为一个农民对艺术的执着,以及来自骨子里的博爱、奉献和善良而点赞。
晚上回到冕宁县城,半夜做了一个梦,祁大姐300多平米的家里,他们一家三口正在开音乐会,她在台上唱歌,身临其境,如梦似幻。醒来后觉得,这梦境应该真实上演过,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会打架子鼓、会吹小号,她的儿子在重庆打工,但会弹吉他,祁大姐最爱唱歌,一拿起话筒唱歌就很开心。我记得她书房那架古筝,在她腼腆的笑容里,显得尤其醒目。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