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龙蛇,挥毫落纸。5月6日下午3点,以篆、隶、草书为长的著名书法家——言恭达,走进《经典艺术名家讲坛》,为蓉城艺术爱好者分享主题为《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与生活底色》的独特见解,讲述他“挥豪泼墨写精彩,笔走龙蛇润人心”的精彩故事。
作为中国当代书坛的扛鼎大家之一,很多人通过言恭达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大草艺术认识了他。“各禀其仪,自然奔放”是言恭达书法艺术给人的直观美感。他的书法风格“清、厚、拙、大”,飘逸洒脱,以篆籀笔法为本,运化于大草书体中,格调高雅、风神独具。
讲座现场,言恭达以汉字与书法的关系作为开头,拉开了讲座的序幕。在他看来,汉字与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与结合造就了中华文化无比的辉煌灿烂。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
言恭达认为:“汉字活着,中华文化活着,历史才活着,民族才活着,中国书法才活着。”就好比,人们喝龙井,不是单纯为了解渴,而是对中华茶文化的认知。“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如基因改变则预示着民族文化性质要改变。”他还强调:书法不仅仅具有审美功能,它还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方式。“书法是养心、养性的文化,是修出来的,养出来的。千年以来,它的书写方式与审美追求孕育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质。因此,书法家的艺术实践与探索,不仅仅是创作作品本身,更是对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与生存智慧的传承。”
讲座过程中,言恭达通过作品展示,讲解他对书法的看法。“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说,书法是时代人文精神表达的一种名片。书法并不只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审美。看线条的美,点画之间的美,空白的美,进入纯粹审美的陶醉,书法的艺术性才显现出来。王羲之《兰亭序》及书稿,王献之《鸭头帖》……简要说,书法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章法、通势等,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当下书坛存在着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心态的浮躁、艺术的浮华、形式的浮夸、评论的浮浅、交流的浮面,艺术时尚鼓躁、创作精神平庸、经典书道异化、核心价值颠覆等。面对这种情况,言恭达建言:要把书法艺术的精神作为人生的修行。“书法是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书法是守护文化灵魂、回归艺术心灵的最佳途径,书法是每个中国人一生的修行。”
接下来,言恭达从书法对于家国情怀、静气养心、识美求善、蕴文赋彩、哲理思辨、审美品格的六个作品进行阐述。他呼唤时代经典,呼唤审美的崇高,也呼唤艺术的包容。“中国书法三十年来的发展,其核心是核心价值与现代艺术精神的重建,这是当代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共同必须具备的一种品格,一份情怀。”
“艺术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一种时代精神,是对客体的升华与超越。当今书坛呼唤现代人文关怀,看重文化品格的铸造!”最后,言恭达呼吁,“我们必须将书法还原于文化,求真于经典,提升于大众,引领于方向,积累于当代。实现从小技进入大道,从小我进入大我,从小众进入大众,从小文化进入大文化的历史性进程,真正赢得无愧于时代的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