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香墨飞辞赋满江 文韬武略为书痴狂

纸香墨飞辞赋满江 文韬武略为书痴狂 - 协会动态 -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

数十年来,舒炯精研篆隶、简帛,兼及真楷,溢而为行草,化融碑帖。

纸香墨飞辞赋满江 文韬武略为书痴狂 - 协会动态 -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
 
纸香墨飞辞赋满江 文韬武略为书痴狂 - 协会动态 -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
 
纸香墨飞辞赋满江 文韬武略为书痴狂 - 协会动态 -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
 
纸香墨飞辞赋满江 文韬武略为书痴狂 - 协会动态 -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
 

  

@
华西都市报:舒炯,自幼习书,早年曾入李灏门下,得其真传。数十年来,舒炯精研篆隶、简帛,兼及真楷,行草。他兼攻武学,以武悟书,两者融合,遂成自家面貌,从他的书法你可读出历史轮回,甚至,还能听到金戈之鸣。
  不久前,“ 天 际 传 声———李灏书法遗作展暨同门书法纪念展”在成都举行,已故多年的书法家李灏的40多件遗作首次集中展出,让观众得以一窥这位蜀中大儒独到的书法风貌。
  开展之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舒炯以李灏先生爱徒的身份,为展览写了一篇名为《天际传声》的前言缅怀恩师。
师缘
李灏开启艺术大门
   李灏是舒炯艺术生涯中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名字。他能有今天的成就,李灏作为其授业恩师可谓功不可没。四川书法和绘画一样,传承深厚,但为大众知晓的书法家 却少之又少,书法家李灏便是其中一位,因去世太早,少为人知。但其书法在蜀中独树一帜,翰墨遗风影响了他的三代弟子。舒炯说:“我十二三岁就拜李灏先生为 师,李灏老师不仅教我书法,也教我传统文化的知识,更教我做人为艺之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文化凋零的时代。所赖有 了一批正直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人,在民间悄然播种着文化的种子,俾使传统文化的精义得以薪火相传,不致断绝。正是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刘正成、郑家林、 孙人杰、苏小波、舒炯、刘立仁等,先后各因机缘得以接手于李灏先生传递的翰墨薪火。在那个艰难的岁月,李灏受到攻击,失去了工作,沦为街道生产组的锅炉 工,由此孓然一身,但他在那时独显儒家本色,居于陋巷,却以琴书为乐,播种文化为福。舒炯回忆恩师时说:“那时我们几个爱好书法的年轻人,经常到灏师那里 学书问道,蒙其悉心指点,获益匪浅。”
  最让舒炯难忘的是,李灏所学在儒墨道释之间,又好谈康德与黑格尔,“他那时熟读了很多西方的哲学书,堪 称一个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舒炯表示,自己在李灏之前,他的书法多是自己摸索,是老师真正地为他开启了艺术大门。李灏逝世于1978年,终年49岁。 “屈指算来,迄今已近三十五年了。但人去道存,精神永驻,其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舒炯说,不久前的那次恩师遗作展就是他们几位师兄弟为圆老师之志,“把 他的翰墨薪火继续传递下去,这样才不负前辈的期望与先师的深恩。这次展览是为了缅怀先师,也是对我们自身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书缘
书法神童横空出世
   舒炯出生于世居成都的一个满族之家,他的旗人父亲和祖父都写得一手好字,而他自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间蒙受了传统文化的薰习,四五岁时就手握毛笔开始涂 鸦了。“直到今天,我还保留着那时的习作。既后,在孙人杰兄的引荐下,拜西蜀李灏先生为师,并因此结识了刘正成、郑家林、苏小波诸兄同参书艺。”
   改革开放之后,相对其他艺术门类而言,书法艺术的启动较晚,直到1980年才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则是在一年以后,而早 在1980年那次全国首届书法展览上,舒炯第一次出手就入选全国大展。当时已年届七旬,名满天下的启功老先生看了他的书法,非常欣赏,觉得这满纸的沧桑老 辣,定是出自研习书法多年的老者。遂打听:这位舒炯老先生多大年纪?旁人答:24岁。一生见多识广的启功给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舒炯四字的评语:“书法神 童”。24岁就在全国书坛就有如此的反响,当时在蜀中绝无二人。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数十年匆匆而过,舒炯也由当初的懵懂少年转成半百之 身。“这期间,名碑、法帖、竹简、帛书,经我临习,参校,心追手摩的也不知凡几了。然而着重则在汉魏六朝,如《张迁碑》、《石门颂》、大小二爨、二王法 帖,由此出入于颜鲁公,米南宫,黄山谷,王觉撕诸家。”书法这门中华民族延绵数千年至今的国粹,伴随了舒炯的一生。谈及自己进行书法创作多年自己悟到的心 得,他说:“李灏先生跟我讲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很有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先问结果如何,古人讲究不问结果,先问耕耘。”
武缘
武学中悟书学真谛
   书法家讲究做“日课”,既每日伏案或临帖或创作,以免手生。舒炯说,有时候忙起来没有时间练字,他就会进入一种冥想状态,在心中练字,“这和中国武术的 内家功法类似,写书法也要讲求意念。”舒炯1962年开始练内功,如今也是一名“武林高手”,闲暇之余,他会喜欢和师兄刘正成切磋一番,舒炯的锻炼方式也 是打太极拳,“其实武当、少林的不少拳法我都练过,”他笑着告诉记者。
  舒炯曾从四川隐士孟凌云先生习文讲武,省悟太极阴阳之道,同时深知其中 奥秘。他认为,书法,最能体现的就是文武之道,从张旭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到怀素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动静、张弛、得悟要津。一元生两极,两极生四 象。万物的生发,从白纸到著墨于纸,便有了黑白,老子的“计白当黑”,妙就妙在一个“计”字。计,策划谋略之意,古人重视文韬与武略,就像今日莘莘学子语 文和数学不能偏科一般。
  习武久了,舒炯自有一套“书武融合”的理论。他说:“武学讲求内功心法,这就是一种意念,意念同样对书法很重要,你和 四五岁的小孩说意念,他没法理解,小孩练书法得先练手上动作,以后岁数大了他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所以练拳要小,练功就要老,书法也是这样。小孩给他讲理 论他懂不了,也听不进去,就练技术,以后熟了就知道了,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以后他就会慢慢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他表示,书法家最 好能修文必备武,“其实古代文和武都是不分家,古代那些文化人,比如李白和杜甫,都是有武功的,孔夫子的武功也很好,兵法和武艺都好。古代很多读书人打仗 也很厉害,如果只有文韬没有武略是不行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
师说翰墨

●舒炯
  文字是什么?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一种工具。而汉字在记录语言的实用活动中,逐渐演化成一门具有时空特点的视觉艺术—书法。这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有了书法,中华文化展现出了色彩斑斓的丰富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文人雅集,诗酒唱和,离不开书法的点染;辞章美焕,信翰往来,离不开书法的达意;家国 大事,壮怀激烈,离不开书法的抒情。“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书法之“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遂使人们迷醉于书法的诗意情怀中。正如韩愈所说:“天地 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勃然不释,然后一决于书”。
  书法之用,可谓大矣!纵观历史,书法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太多的情感。书法的人生是诗情画意的人生;是精神建构的人生,是心灵净化的人生。很难设想,离开了书法的人生,中国的文化史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当历史的车轮行驶到了今天,书法逐步远离了国人的生活,以往的巨大功用也渐趋式微。魏晋唐宋,那曾经的辉煌,已然不在。而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人们竞 相追逐于外在的声色犬马,而少有人追问内在的心境净化。鲁讯先生曾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古人云“书者,心 画也”。
  书法,这门心灵迹化的艺术,应当成为也能够成为当今国人精神皈依的所在。人的心灵有所依托,则不致沉迷于光怪陆离的物欲世界里。要使书法再次进入国人的视野,融入国人的生活,把真善美注入国人的心田,这一个传承的关键就是书法家的责任所在。

舒炯艺术简介
  舒炯,男,满族,别署树庭,室名观云堂,心香山馆。1956年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四岁学书,受业于李灏先生。数十余年来,遍临历代各家,精研篆隶、简帛,兼及真楷,溢而为行为草,取精用宏,化融碑帖,以书证道,道与书合,遂成自家面貌。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政协常委,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今书 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并正式出版有《舒炯书法艺术》、《色相非相—舒炯书法艺术》作品专集。
   舒炯先生自1980年参加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以来,此后他的作品陆续参加了二届、三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 家作品展览;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览(1983年东京);第二次中新(新加坡)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国际书法展览;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展览;棠湖国际书法名家 邀请展览;国际名家楹联书法艺术展;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四川北京书法双年展等重大展览。
  2008年11月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为之作了专题采访,2009年5月中央电视台旅游频道“魅力中国”为之作了在线专题访谈;2011年12月中央电视台区域博览频道亦为之作了“心悟精微,墨洒春秋”的名家专访。

文章来源:
(3)
上一篇 2016年9月21日 上午1:18
下一篇 2016年9月21日 上午1:20

相关推荐